高速泛在的智慧监管带来加速度
阅读提示
《“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智慧监管,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适应市场主体活跃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新科技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运用大数据等推动监管创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打造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推动“互联网+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智能化水平。
浙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如今,互联网浪潮推动浙江经济新一轮发展,以数据整合、跨部门响应、智能互联、线上监管等多个元素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市场监管应运而生。本报今日特介绍浙江嘉兴、宁波、诸暨等地开展智慧市场监管的创新举措和有益探索,为基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提供借鉴。
浙江嘉兴 智慧市场监管的生动实践
4月18日,在浙江乌镇旅游的汤先生看到“智慧乌镇315”公众号二维码,立刻拿出手机扫了起来。同一天,一场基层智慧监管软件意见征求会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市场监管局召开。“智慧市场监管必须加强痕迹化管理。”“智慧监管的一大重要作用就是创新监管手段。”来自基层一线的执法干部畅所欲言,热议智慧市场监管的实践运用。
2016年以来,嘉兴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行智慧市场监管,推进业务系统、政务系统“入云”,实施网络主体建档、亮照,健全食品进销电子化台账和药品电子监管追溯系统,在全市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养老服务机构食堂建设“阳光厨房”,市场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为智慧监管指明建设方向
“智慧监管不同于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是方法论的具体实践。”嘉兴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根良坦言,推行智慧监管就是向它要效率、要能量、要战斗力。
嘉兴市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公众电子商务活跃度全国第六,是智慧城市试点中唯一的三线城市,也是国家信息惠民工程的示范城市。2016年5月,《嘉兴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6年~2018年行动计划》出台,目标是打造一个看到见、摸得着的“聪明城市”。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体系、精细精准的城市管理体系、融合创新的信息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升级的智慧城市建设,给百姓带来了便利,更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高要求。结合市场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嘉兴市市场监管局对现有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进行整合,制定了《“智慧市场监管”项目方案》,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应用支撑平台和七大应用平台”。一个中心,即数据中心,实现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行政管理、技术质量监管和各部门信息数据落地和集中服务。一个应用支撑平台包括知识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人员岗位系统、统一安全认证系统以及SOA应用支撑系统。七大应用平台,即行政审批平台、综合安全监管平台、可视化视频监管系统、“四品一械”安全追溯平台、信用管理平台、公众服务平台、联动应急决策平台。
为确保智慧市场监管发挥实效,嘉兴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了以局领导、职能处室和县区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和内部管理推进安排,建立联络人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市、县、所三级联动,市局统筹顶层设计,业务处室提供业务标准和规范,各市县局根据辖区特点提出需求进行改进。据了解,法人数据库建设、食品药品监管建设和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将在年内完工,明年实现七大应用平台的同步融合。
桐乡市市场监管局在“乌镇阳光厨房监管”项目和“智慧315平台”项目的基础上为“智慧市场监管系统”列出2017年~2021年动态五年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智慧监管”战略工程,达到市场监管过程的全程智慧化。平湖市市场监管局借助中研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市场监管通),便利执法人员即时查询市场主体基本信息、地理位置、登记信息等内容,采集无照抄告、餐饮量化检查等监管过程数据,实现多方位取证和现场自动打印执法文书结果。在现有数据基础上,嘉兴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推进基层智慧化监管。
以智慧手段提升服务监管效能
“零见面、零纸张,我们已经实现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嘉兴市南湖区行政审批局周宾参与了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指引的编制工作,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借助智慧监管手段,南湖区行政审批局已经成功解决了远程文件签署和身份识别问题。
南湖区2010年12月成为浙江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后,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扎堆入驻,南湖基金小镇声名鹊起。目前,南湖基金小镇已注册登记2700多家投资类企业,认缴资金超3500亿元,实缴超1300亿元,2016年小镇实现税收4.11亿元。基金公司投资方式特殊,对注册周期要求高,但往往人、资金、项目都不在当地,企业登记材料股东签名成了大问题。“政府服务和监管,必须适应互联网经济的变革。”嘉兴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孙巍介绍说,嘉兴市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健全网络审批管理机制,推动网上审批流程和数据再优化整合,实现了市场监管备案管理、行政许可管理、审评管理等全部服务审批事项通过政务服务网运转,采用二维码、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形成业务办理进度监控与督办“一窗式”网上办理新型政务服务模式。从网上填报、身份识别、文件签署,到材料审核、审批发照,企业最多跑一次,智慧审批在嘉兴已经切切实实为企业带来了便利。据了解,嘉兴市市场监管局目前正在着力加大对南湖基金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海盐核电小镇、海宁皮革时尚小镇、桐乡毛衫时尚小镇5个特色小镇的智慧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
消费者找不到投诉点、遇不到接待人、碰不到工作日,这是许多旅游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连续三年接到旅游零投诉,在嘉兴桐乡乌镇,这个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记者看到这样一个令人称赞的数字。作为浙江省首批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区,乌镇市场监管分局不断探索互联网时代消费维权新模式,不仅在乌镇建立了4个消费维权点,还通过“智慧乌镇315”平台实现乌镇市场监管分局、桐乡网上12315与企业联动监管。通过“智慧乌镇315”平台,消费者可以7×24小时全天候无障碍消费维权投诉,随时随地了解维权投诉进度、第一手消费贴士和消费预警信息。“智慧乌镇315”,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小镇倡导的智慧旅游、智慧政务、智慧民生理念的重要实践。
以智慧共管提高食药监管能力
3月16日,嘉善县罗星街道亭桥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杨文燮发现所在小区一间出租房内有人无证从事餐饮经营,立即将餐饮店相关信息通过手机上传至嘉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辖区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根据软件定位系统锁定无证经营户具体位置,现场查实违法情节并作出无证无照经营行政告诫书,同时函告行政执法局拆除经营户从事经营的违章建筑。这是嘉兴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智慧市场监管,提升食药监管能力的一个实例。
手机代替了纸质检查单,执法过程、执法结果全程透明公开,在嘉兴,基层市场监管人员只要带上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企业信息,处理和上传数据,自动生成检查记录和执法文书。以“标准化”推进“信息化”,是嘉兴探索“智慧监管”模式的思路。嘉兴市市场监管局运用新一代智能、互联技术,辅助日常监管,实现食药监管网格化、标准化、智能化、可视化。通过体系规划、标准制定和系统构建,辅助社会检验检测体系构建,运用数据分析、报警预警机制,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质量检测和风险防控能力。
餐饮服务量大、点多、分散,餐饮单位人员流动大、进入门槛低,单靠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很难提升监管效率。2016年以来,嘉兴市市场监管局在大型、特型餐饮企业,学校食堂和养老服务机构大力推进“阳光厨房”和“平安食堂”创建工作,把监管部门监管、民众百姓监督、餐饮企业自律这三股力量凝成合力,建立长效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收到良好成效。
秀洲区市场监管局在推进“阳光厨房”建设工作中,做到“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跟踪”全程监管,对已开展“阳光厨房”建设的餐饮单位不定期开展跟踪检查,提升企业的参与度、认知度和使用率,“阳光厨房”实现质量和数量并联提升。秀洲现代实验学校食堂日均就餐人数4000人,2015年通过嘉兴市市场监管局考核验收,是秀洲区第一批非政府投资的“阳光厨房”建设单位。在这里,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参观通道”“大厅视频”“网上实时监控”“手机终端实时视频”四种模式了解食堂食品安全情况。“‘阳光厨房’对改善食堂硬件,增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促进规范化操作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该校食堂负责人告诉记者。“阳光厨房”手机视频开放第一周就有学校家长反映食堂工作人员踩在灶台上清理油烟机。油烟机安装位置高,站在灶台上清理油烟机是餐饮单位的一贯做法,学生家长提出这一问题后,学校食堂当即整改,特别定制了3个专用清洗架,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满意。
据介绍,嘉兴开发区、秀洲、桐乡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把“阳光厨房”和电子监管模式相结合,将“阳光厨房”视频统一接入智慧市场监管平台,一旦出现违规情况,便会及时提醒纠正、备案处理。目前,嘉兴市已成功创建851家“阳光厨房”,其中学校食堂554家(含幼托机构食堂184家),社会餐饮225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31家),养老机构食堂41家,其他31家,连续5年未发生重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
□本报记者 王春艳 通讯员 宣 应
浙江诸暨 巧用“巡检通”打造智慧监管
“张老板,这次检查发现你店的消毒柜没有插电使用,又没有其他消毒方法,存在使用未经消毒餐饮具的行为,现在给你开具当场处罚决定书,3天后复查。”日前,浙江省诸暨市市场监管局大唐分局网格员老陶在一家餐饮店用手机上的“巡检通”APP实时固定证据,当场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2014年9月,诸暨市市场监管局针对基层监管实际需求,委托第三方开发诸暨市市场监管局日常监管系统软件(即“巡检通”),启动“PC端+手机APP”智慧监管。2017年年初,该局对软件进行升级,在整合原有市场主体准入信息的基础上,新增市场监管其他相关功能,建成集经济户口查询、日常检查、标签管理、定位查询、分类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综合监管系统。
依托信用监管大数据,诸暨市市场监管局分析食品、餐饮、药品及其他经营单位的经营特点、违法概率、监管要求,将市场主体分为A、B、C、D四类进行分类管理,节约监管资源,提高监管精度。同时,该局加大数据归集力度,对行业性、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提前进行监测预警,提高监管的前瞻性,降低监管风险。
借助“巡检通”日常监管系统,检查人员可以通过现场照片即时记录、当场固定检查状态,实时录入检查内容及结果至手机APP软件平台,实现地理位置精准匹配市场主体信息,准确留存现场证据,全面还原行政行为。运用经济户口坐标定位、检查数据归集、问题分类、检查结果评分、信用评定、二次提醒、法律推送、文书生成、大数据分析、信息共享等功能,实现监管方式从粗放向精细、从传统向现代、从人工化向智慧化的转变,降低监管成本、节约监管人力、提升监管效能。
“巡检通”软件运用以来,诸暨市市场监管局已定位巡检经营户15860户,发现并录入各类违法行为248条,后期整改查处结果同步更新至手机APP及电脑平台,实现云端查询、对点跟踪、双向统计、同步反馈,全面打造无死角监管格局。
近期,诸暨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对“巡检通”软件进行完善,深度融合浙江省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案件管理系统等系统的功能,最终实现智能预警、实时监测、源头可溯、全程可控、责任可究的无缝隙智慧监管。
□浙江省诸暨市市场监管局 周寅菊 周 娟
浙江宁波 二维码确保跨境商品安全可追溯
法国葡萄酒、智利车厘子、日本奶粉……走进浙江宁波保税区进口商品市场,数十个国家的上千种进口商品琳琅满目,许多年轻消费者举起智能手机扫描商品条形码或二维码,辨别商品真伪、查询商品价格。近两年来,浙江省宁波保税区市场监管分局联合食药监、检验检疫等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进口商品防伪溯源工作,通过防伪溯源二维码等连接商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对进口商品的流向进行全过程追踪。
“这款葡萄酒是原瓶进口,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通关信息。”在一家进口红酒经销店,一位销售员指着酒瓶上的二维码向消费者介绍说。原产国、进口口岸、生产日期、报检号……看到手机上显示的信息,消费者刘先生当即买下了两箱红酒。港龙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卖进口水果、冷冻肉的企业,在保税区有容量最大的冷藏仓,企业工人每天都定时给商品加贴防伪溯源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发送短信或登录网站可以了解到每批水果的进口时间和通关信息,进口过程全透明、可追溯,这也是对我们经营者的有力监督。”该公司经理高冬冬说。
与商家看重二维码的防伪作用不同,市场监管人员更看重它的溯源有效性,一旦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可立即通过监管平台查清进口食品流向,实施快速有效的追溯并召回。“加贴在瓶身上的二维码已经是我们探索进口食品防伪溯源的第二代产品了。”宁波保税区市场监管分局市场规范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2010年开始,保税区就开始尝试在红酒瓶上加贴印有“宁波保税区原瓶进口”的激光防伪标,2013年正式上线运营,后来首推防伪溯源应用,实现一个产品一个码。
2015年,全新升级的正品保障体系扩大了进口商品的溯源范围,消费者通过扫描商品上的防伪溯源二维码,不仅能查询原有的信息数据,更能清楚地知晓该商品的海外采购地、产品条码、海外仓、运输工具等详细信息。通过防伪溯源信息数据的延伸升级以及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的全品类覆盖,宁波保税区市场监管分局进一步保障了跨境进口商品的质量安全。
据了解,除了引导企业在商品上粘贴二维码外,代理公司注册保税区市场监管部门还要求进口商品市场的所有商家在经营场所公示企业专属二维码,便于交易相对人和消费者查询商家信用记录,保障消费者权益。